
26年后的第一次相聚
1966届初三四班 马昌海
戴秀英等几位女同学见面时,不禁拥抱在一起。同学们相互端详着,很快就觉察出对方原有的那种熟悉的神情和举止。大家围坐在长桌旁,娓娓讲述着这些年的经历和目前的状况。当记忆力极佳的赵纪湘历数每个同学当年的绰号及其缘由时,众人不由爆发出一阵阵大笑。王福志姗姗来迟,一声“臭豆腐”的呼唤,使大家又回到了遥远的少年时代。福志忙不迭与各位同学相见,那种在辨认之中竭力回想时的窘态,又令人捧腹不已……这一切,都显现出一种真情的流露,令进入了不惑之年的同学们十分激动。
曾记否,八宝山麓,李文英、
曾记否,语文课上,
曾记否,夜半太阳宫人民公社田野的上空,孟庆璞吹响了嘹亮的紧急集合号?
曾记否,阳春三月,我们奋力攀登香山鬼见愁的竞赛?
曾记否,清明时节,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下,范珏在队前宣读我们的誓言?
曾记否,文革之初幼稚、狂热而激烈的争辩?在大串联的洪流中,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?
曾记否,狂风暴雨之中,在怀柔山区残破的长城敌楼里刻字留念?还有雨后半空中长城下金灿灿明亮的阳光?更有身负行装者,夜深沿山路步行回城?
以往的26年间,在田野、车间的劳作之余,在紧张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之暇,谁也想不到今天还能相聚,一切似乎都在梦境之中,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。如今青丝间已夹杂着华发,腰身也明显的发福,我们已是人到中年,成熟、稳健、仍不能掩饰当年的童趣。
午餐之后,一些同学手持话筒,唱起了五、六十年时代那些令人难忘的老歌。1963年刚进皇冠足彩后,班主
岁月悠悠,一切都已过去,一切都成瞬息,而那过去了的,就会成为珍贵的回忆。以往的经历已成为我们的财富和宝藏,经历过曲折和磨难的我们,将毫无惧色的面对今后的生活。
作者:马昌海,1966届初三4班学生,在内蒙古牧区插队,退休前为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。
1138字